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因为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兰亭集序》出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在思想上、语言上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二、说学情
当我们对教材和课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后,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下基本把握。此年龄这是高一年龄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学生的文言学习基础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不仅如此,学生若能根据学习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三、说教学目标
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依托于这两个情况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做到能够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是依托于教学目标而来,所以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也是整个说课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本课作者是位书法家,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你们最喜欢谁的书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欣赏完插图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
2.对文中的序文特点做出相应的普及和补充,扩充知识。
3.朗读全文,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